光伏融资依旧艰难
尽管我国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屡创新高,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其中分布式光伏实际融资情况并不乐观。这种情况其实早就存在,2014年,我国分布式和地面电站的建设目标分别为8GW和6GW,然而14年光伏装机量仅完成目标的76%,据统计14年9月前,仅1.34GW的分布式项目得以并网。今年《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反感的通知》中指出,我国今年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17.8GW。而据能源局统计数据,2015年上半年,光伏实际新增装机量为7.5GW,其中分布式占1GW。上半年项目总体开工率约40%,未开工项目主要受融资不到位影响。
以项目并购和新建项目融资租赁为例,在以开发建设移交(BT)为主要模式的电站项目并购模式中,电站收购方的收购意向是决定项目融资成功的关键。15年光伏电站并购市场依然以地面电站、全额上网的农业光伏为主,单个屋顶分布式因规模小、分散、难以管理等原因通常不被大多数电站收购企业青睐。
另一方面,尽管今年各大金融租赁、融资租赁企业开始逐步拓展光伏电站业务,电站融资成本、担保要求都在逐步降低,但电站项目完全凭借项目自身进行融资依然较为困难。电站融资租赁依旧需要以母公司或其他资产作为担保,以母公司信用评级来确定利率水平,市场普遍并未接受以电站项目公司作为融资主体进行信用贷款的融资形式。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BT模式下,针对成熟的电站投资者,屋顶分布式项目融资难的原因除了规模小、分散、难管理外,开发企业的商业模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的电站开发商利润主要来自于路条;若可以自行垫资建设则可获得设计、施工建造阶段的利润。对于单个分布式项目,垫资与不垫资建设,建成后出售价格每瓦差异约在0.6-0.9元/W之间。由于屋顶分布式项目规模通常不大,投资相对地面电站也较小,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倾向不垫资模式,使每阶段的成本更加透明化。在分布式光伏偏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垫资建成后出售的商业模式其实并不适合。另一方面,国家电网暂停入目录前全额上网分布式项目补贴的通知也使得投资者对全额上网的屋顶分布式更加谨慎。
造成目前中国分布式光伏项目融资难的实际原因,可以归结为两方面:投资市场较小、直接需求不大。很多人认为,美国蓬勃发展的分布式光伏市场,一定会是中国市场的未来。中国市场现阶段只是缺乏适宜的商业模式。笔者认为美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之所以繁荣主要可归因为以下几点:相对高的电价带来的对低价电力的需求、相对市场化的电力市场(此二者属于直接需求);ITC带来的对税务投资的需求(属于间接需求);大量产权清晰地屋顶(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