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值得关注的是,可再生能源将在全球范围内对化石能源发起成本大战。按照规划,2015年要实现光伏发电用户侧平价上网,到2025年再扩展到发电侧,最终进入平价时代,走向多种多样的应用,形成“光伏+”的太阳能绿色能源发展新途径。
四季度将跳跃式增长冲全球第一
在政策支持加强、国内市场不断启动的情况下,中国光伏行业逐步走出低谷,2015年更是加速回暖。《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制造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主要光伏产品出口额达到100亿美元。其中,多晶硅产量约为10.5万吨,同比增长20%;硅片产量约为68亿片,电池片产量约为28GW,均同比增长10%以上;组件产量约为31GW,同比增长26.4%。光伏企业盈利情况明显好转,前10家组件企业毛利率超过15%,多数企业扭亏为盈。
而光伏发电端的增长更是迅猛。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795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317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625万千瓦。1-9月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990万千瓦,同比增长161%。其中,新增光伏电站装机容量832万千瓦,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158万千瓦。
“目前整个产业链中,光伏电站开发环节的内部收益率可达到8-10%,远高于制造业;此外,投资光伏电站也可拉动企业自身消化电池组件等产能。2014年全国组件制造商前20名中,几乎全部涉足下游电站开发业务。”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高纪凡称, 2015年前8月光伏相关行业投资684.7亿元,同比增长39.4%,比1-7月低0.6个百分点,但仍比去年同期提高33.4个百分点。
据了解,国家能源局2015年光伏建设规模为17.8GW,加上领跑者计划指标和能源局关于调增部分地区2015年光伏电站建设规模的通知5.3GW,今年总装机容量预计在20GW以上。
在高纪凡看来,四季度由于受能源局新增光伏装机量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可能出现跳跃式增长。预计光伏组件价格有可能在四季度小幅上升,制造企业利润率有可能小幅提高;骨干企业凭借技术规模品牌优势,将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部分小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预计,今年新增光伏装机量约1500万千瓦,累计总量将达到4300万千瓦,将超过德国成为全球光伏应用第一大国。未来2020年则将可能突破1亿千瓦、2030年突破4亿千瓦,标志着我国走向规模化应用时代。
未来5年实现用户侧平价上网
更值得关注的是,可再生能源将在全球范围内对化石能源发起成本大战。最近RMI的一项综合分析显示,在美国的一些地区,公用事业级大规模光伏的成本已经比燃煤和燃气的火电厂还要便宜。而在我国,据天合光能统计,2007-2015年的8年间,光伏组件的市场价格从每瓦36元下降到现在3.5元-3.8元,并网光伏系统价格从每瓦60元降到每瓦7元-8元,逆变器价格从每瓦4元下降到了每瓦0.3元。
但是,当前经济性仍然是制约光伏发电发展的主要因素,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与此同时,适应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的管理体系有待完善,适应光伏规模化发展的配套产业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未来5年是我国推进经济转型、能源转型、体制创新、技术开放的重要时期,将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董秀芬透露,2020年光伏发电规模目标已明确从之前的1亿千瓦上调50%到1.5亿千瓦,“十三五”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规模化的发展促进成本持续降低,尽早实现光伏发电用户侧平价上网。光伏电站建设和发电成本要在2015年的基础上下降20%以上,中东部地区建设成本在每瓦7元以下,西部地区建设成本在每瓦6元以下。
“即便火力电价在后续5年中不上升,随着组件和系统部件成本下降,实现这个目标已无悬念。到2025年,可以实现发电侧的平价上网。假如在2025年,火力上网电价升到0.55元/度,随着组件和系统部件成本下降,光伏电站投资成本将下降25%-30%,10MW级大型地光伏发电成本大约在0.65-0.60元/度。”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总裁瞿晓铧判断。
在他看来,实现这一目标的三大关键因素,是光伏“智造”,即“智慧”+“制造”,一是技术与产品创新(降低产品成本的关键因素);二是提升自动化设备的智能互联(降低制造成本和提升质量的关键因素);三是提升运营信息数字化管理(降低非直接制造成本的关键因素)。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透露,光伏行业未来要提高转换效率降低成本,同时要实现产业升级,具备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全产业链技术能力和产业配套体系。此外,国家将通过政策引导先进技术产品扩大市场,加大领跑者示范基地建设规模。
据了解,目前“领跑者”计划第一个获批项目已花落大同,另有多个省市在筹划申报,该计划至少连续实施三年。“今年是启动了大同一个100万千瓦的,后面还要启动好几个,到明年我希望是在300万千瓦以上这样一个领跑基地,甚至更大一些。”梁志鹏称。
形成“光伏+”太阳能绿色能源新途径
“在未来的5到10年,一定形成大企业主导,小企业配合的局面,太阳能走向平价电力,走向千家万户,和所有的东西结合,形成太阳能绿色能源新途径。”高纪凡提出“光伏+”的概念。
据了解,目前下游开发商在采购中对小型组件公司能否长期存活并兑现其对组件的质保普遍持怀疑态度,转而青睐有品牌的大企业。为了应对2014年的订单要求,大企业大多通过技改提高现有设备有效产能,或以找第三方代工的方式来增加出货量。随着大公司自有产能的扩充,这种第三方代工方式将很难再继续大规模存在,部分中小企业将由于缺乏订单与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市场竞争力不容乐观。
在他看来,大企业有比较大的规模、研发经费的投入,有好的人才品牌,在制造业里面占据主导地位,而小企业可以在特殊的领域做好自己的专业,与大企业配套,形成中国所谓的产业整体格局。未来随着成本越来越低,太阳能应用将从地面电站、大型分布式、居民屋顶走向各种各样新的应用,中小企业可以在应用端找到自己的定位,不管是技术和商务合作的新模式,还是和互联网甚至消费品结合起来,这将是一个巨大的空间。
实际上,光伏应用如今已经呈现出多样化融合发展趋势,如光伏与扶贫、农业、环境、气候结合等。一直以来,我国光伏发电呈现“发电在西部、用电在东部”的局面,消纳限电问题日益严重。而东部地区建设传统地面电站,又面临着人多地少,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但是我国拥有1.35亿公顷农用地,超过200万公顷的设施大棚,且多数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光伏与农业的跨界联姻应运而生。最近一两年光伏农业大棚规模迅速扩张,光伏农业项目已占到2015年上半年备案项目总数的30%左右,成为光伏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按照规划思路,“十三五”将在全国范围重点发展以大型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为主要依托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充分利用具备条件的农业设施、闲置场地等扩大利用规模,逐步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探索移动平台的光伏发电系统,移动光伏供电基站等新兴商业利用模式。
“随着全球光伏产业越来越讲求生态系统,在景气强劲复苏之余,光伏产业代表着中国在全球产业中的地位,未来其重要性会越来越高。”晶科能源全球新闻发言人钱晶预计,未来光伏能源互联网充满无限的可能性和巨大的想象空间。光伏的智能利用,将变成智慧电力、智能城市的一个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