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在我国煤炭具有基础能源的战略地位,煤炭在一次能源中占比大约在七成上下,只是近几年开始呈现微弱的下降势头,统计显示,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1995年为74.6%,2000年69.2%,2005年70.8%,2010年68%,2013年66%,煤炭生产以及煤炭调运主要产业(电力、黑色冶金、化工、建材)煤炭新存、供货情况,是国家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方面。但是这个情况在2013年发生了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燃煤发电,在大气污染方面煤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由于三期叠加,而致工业生产及部分地方的第三产业增幅趋缓,煤炭需求增速回落。煤炭不怎么受待见的情况屡屡发生。2013年北京市做出决定,关闭市内的燃煤电厂,代之以四个燃天然气的热电联产中心,开辟了弃煤和煤改气之路,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些城市也闻风而动。一时间煤炭向何处去,成业内关注的问题。在国民经济运行新常态下,煤炭应取何种战略,不仅关系我国能源供给体系的构建,也深深地影响煤炭行业自身的发展取向。
中央领导对此十分关切,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把它作为能源供给革命的内容之一,为我国煤炭发展战略确定了基本的走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前,4月18日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在主持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上也表示,“加快高效清洁燃煤机组的核准进度”,“对达不到节能减排标准的现役机组坚决实施升级改造”。中央领导的指示既高瞻远瞩,又具有现实的基础。因为远在2011年,中国工程院就启动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课题研究。该课题研究涉及煤炭从开采、初加工、储运到主要产业应用等整个产业链,提出实现的目标和关键技术与政策措施。课题由煤炭资源与水资源、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技术与战略、煤炭提供技术与输配方案、煤炭利用中的污染控制和净化、新型清洁煤燃烧技术、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先进输电技术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影响、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煤基多联产技术、煤炭利用过程中的节能技术等10个子课题,这10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回答了所有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的关切。课题於2012年结题,形成了最终的课题报告,上届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成果也公之于众,相信课题成果也深深地影响着现任中央领导的决策。
整个课题研究由中国工程院组织实施,24名院士主持各子课题研究,神华集团投入了大量资金,倾注了人力参与了各主要课题研究。2013年神华集团运用课题研究成果,结合本企业实际,提出了神华集团煤炭超低排放战略的路线图。2014年1月,时任神华集团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认为,煤炭清洁系统的“超低排放”是可以实现的,提出神华集团到2030年前基本形成超低排放的能源技术体系的战略目标,为此神华集团在燃煤火电机组的降低排放实践中落实到工程上去。2014年6月30日,神华集团国华舟山发电公司4号35万千瓦国产超临界机组完成168小时试运,正式移交生产,这台机组是神华集团实现超低排放战略目标的尝试。据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独立监测的数据显示:在168小时试运期间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平均浓度是:烟尘2.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2.8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20.5毫克/立方米。上述数据大大低于已于2014年9月1日生效的新的燃煤机组污染排放限值,甚至低于燃气发电机组的排放限值,见下表:
此前浙江省浙能集团率先进行了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的创新改造,2014年7月21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权威消息,浙能集团嘉兴三期8、9号100万千瓦机组超低排放改造获得成功,改造后的排放水平,烟尘3.8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15.1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23.67毫克/立方米、气态汞1.72微克/立方米(汞的排放限值为30微克/立方米)。
事实上多个企业都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的实践,下表罗列了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项目的主要排放参数。
据悉,五大发电集团、浙江、山西、山东、江苏、广州等省市对所辖区域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都提出了改造规划,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拟采取的措施。可以说,中国工程院的研究,多个企业集团省政府有关部门主导的超低排放新机组投产和老机组技术改造成功,高度契合了总书记提出的要求。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升为国家战略,用这一战略统一全行业的思想。
将“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升为国家战略,将对我国能源及电力产业布局产生重大影响。在我国东部地区推广这一经验,以较少的投资对既有燃煤机组进行降低排放的技术改造,可以腾出相当大的一部分排放空间,这就为在东部地区适量装设部分燃煤机组作为支撑电源和调峰手段创造了条件。
将煤通过发电设备转换成二次能源,并在转换过程中实施污染物的脱除,是公认的效率最高的转换方式,因此,各大产煤国家无一例外地加大了煤炭转化为电力的份额,我国多年来也实行了这样的技术路线,煤炭转化为电力的比例由2000年的47.41%(含供热)增至2012年的56.37%。现在看这个比例还应当继续提高,在未来的十年中有望再提高十个百分点。但是今后煤炭转化为电力的效率应当是采取最高的技术,目前在西部大量应用的空冷发电设备,显然不能担此重任。据中电联发布的能耗对标数据,135台600MW超临界(湿冷)机组平均供电煤耗304.06克标准煤/千瓦时,34台600MW超临界空冷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为321.79克标准煤/千瓦时。空冷比湿冷的供电煤耗比湿冷机组高17.73克标准煤/千瓦时,高出5.83%。600MW亚临界湿冷机组的平均煤耗317.42克标准煤/千瓦时,空冷机组的平均煤耗为332.49克标准煤/千瓦时,高出15.07克/千瓦时,高出4.75%,而在西部地区建设的电厂将电力运到东部的过程中在线路上也将损耗大约3-5%,如此看来,在东部适当布局部分高效清洁燃煤火电,其效率要高出西部8-10%。
将“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升为国家战略,有利于在总体上安排好煤炭工业的开发方针和发展规划,有利于煤炭工业稳定地进行产业升级转型,稳定煤炭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此外,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对电力工业来说必将进行常规的技术改造,这也将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市场。
现在国家能源局正在编制“十三五”的能源发展规划、电力发展规划,我们热切期盼把“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升为国家战略,以影响和指导上述规划的制订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