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行业2021年全年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引言
2021年,电工行业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年。随着一系列国家战略的推进,在经济复苏、出口强势和电力需求增速倒逼下,电工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政策变革期。如何更好结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切实突破经济下行造成的“困局”,全面巩固提升我国在全球电力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是我国电工行业2021年以及接下来一段时期的研究课题。
1、2021年全年电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1.1 全年总体发展平稳
2021年电工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营业收入增速保持在5%左右水平,实现利润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
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建设投资完成5530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水电988亿元,同比下降7.4%,火电672亿元,同比增长18.2%,核电538亿元,同比增长41.8%。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达到88.6%。电网工程建设投资完成4951亿元,同比增长1.1%。
行业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实现两年平均增速达到12.8%;固定投资同比增长23.3%,两年平均增速为6.7%。
2021年电工行业企业数27625家,同比增长8.1%,年末亏损企业数4593家,同比降低46.6%;利润总额0.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全年月平均增速接近4%。利润增幅在第二季度降至全年最低点后逐步回升,第四季度前期增幅达全年最高,年末略有小幅下降。数据整体反映出行业转型效果开始显现。
1.2、重点产品产量形势良好
从重点产品产量完成情况来看,2021年电工行业重点统计产品——发电机组、工业锅炉、电动工具、交流电动机、光缆、太阳能电池及锂离子电池产品产量与上年同比增幅分别为9.9%、10.2%、20.5%、22.8%、11.6%、42.1%及22.4%。低压电气设备产品在出口方面成绩优异。
1.3、行业转型步伐加速
1)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绩斐然2021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10亿千瓦,水电、风电装机均超3亿千瓦,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非化石能源建设提速,全国抽水蓄能电站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479万千瓦,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新增电能替代电量大约1700亿千瓦时。
2)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随着装备制造业不断创新升级,清洁能源消纳取得新进展,风电、光伏和水能利用率分别达到96.9%、97.9%和97.8%,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0.6、0.9和1.19个百分点;核电年均利用小时数超过7700小时。
2、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转型迫在眉睫经过多年努力与实践,我国电力产业转型有了突飞猛进的飞跃,从过去的落后到后来的跟跑、目前已实现在更多领域并跑甚至在一些领域领跑的局面:从电网角度来看,基本形成“全国联网、西电东送、南北互供”格局,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从电源角度来看,火电独大局面得到明显改观,装机占比降到一半以下,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占比超过一半;从电力装备技术来看,特高压、洁净煤电技术、超大水电机组制造、四代核电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
但同时也要意识到,我国电力工业同国际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明显的差距:电网输电线损率比国际先进水平要高2%左右,煤电供电消耗相差50克/千瓦时左右,一些电力关键核心技术和标准仍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部分重要关键装备、零部件还依赖国外引进,电力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较低,总体债务风险较大,平均劳动生产率不高,国际知名电力品牌建设不够,电力产业转型之路虽然已经走过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但依然是任重道远,未来如何取得关键性领域重大突破,进一步缩小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是无法回避的重大挑战。
2)疫情形势严峻
同2009年金融危机相比,新冠疫情让全球所有国家深受其害,也让绝大多数行业和领域受到牵连,对全球经济的损失更严重、危害更全面、影响更深远。特别是当前我国电力产业正处于发展方式的转换期、历史遗留问题的消化期、改革调整的阵痛期等“三重叠加”时期,新冠疫情既加剧了既有产业转型的进度,也为其增添了诸多变数。不仅是企业转型成本加剧,转型难度的提升;也为电工行业产业链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使电力产业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出现了断裂危险。
3、政策措施建议
一是开展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电力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建议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订“双碳”下电力装备产业的目标和实施路径,绘制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技术创新发展路线图,建立碳中和指标体系,验证技术及装备的经济可行性,尽快制定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系统政策。
二是聚焦关键,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建议国家引导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进一步加大在大规模储能、新型电工材料、新型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配电、电力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技术的产出,增强新型电力系统的科技支撑力和产业带动力。
三是加快完善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建立跨领域部门协同机制,结合需求侧负荷特性,进一步加强源网荷储多向互动,通过虚拟电厂等一体化聚合模式,提高多种能源协调互济能力;加快源网荷储相关产品标准的修订和制定,保障电力安全供给。
四是充分利用行业组织资源。充分发挥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的平台作用,在科技交流、标准制定、示范推广、政策经验分享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跨领域上下游的合作,助力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4、2022年电工行业发展预测
“十四五”期间,我国发电设备将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重点,能源企业和电力企业需要迈好绿色低碳转型的第一步。尤其在发电领域,电源结构将发生重大改变,绿色电源将成为主体电源。我国发电设备供给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风电、光伏供给进一步加强,传统煤电设备进一步严控,核电设备、水电设备将仍以平稳发展为主,预计2022年发电设备的产值在3000亿元左右。
我国在电网建设上将加快建立健全电力投资治理体系、科学选择电力投资方向、持续优化电力投资结构、壮大有效电力投资规模、切实推动电力投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电力技术现代化水平,全力打造安全高效电力供应保障体系。根据我输配电设备销售增长率预测未来几年,我国规模以上输配电设备企业销售规模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预计2022年输配电设备产值将超过3.27万亿元。
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双高”特性的并网装备,新型储能将成为行业发展的热点,同时也成为行业投资的重点。预计2022年并网装备、新型储能装备的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