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期待的时期,也是中国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推进我国能源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非常急迫。我国必须在加快深化能源领域改革、推进能源革命、实现能源转型等方面有重大突破。
1、天然气需求增速大幅放缓
2000-2013年,中国经历了天然气市场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国天然气消费量从245亿立方米增至1705亿立方米,年均增速高达16.1%。当时的需求增长主要是供应驱动和价格驱动。2014年以来,受经济放缓、气价走高、冬季偏暖、替代能源快速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速急剧下降,2014年大幅下降到8.6%,表观消费量为1845亿立方米;2015年进一步降至4%以内,表观消费量估计不到1920亿立方米。
2、资源供应出现过剩
按照几年前两位数的需求增长预期,中国准备了过多的天然气供应。国家发改委2012年印发的《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预测,2015年中国天然气需求为2300亿立方米;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发布的《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2015年中国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2500亿立方米。由于需求增速放缓,中国天然气市场出现供应过剩的苗头。
2015年,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游限产、长期贸易进口减量的情况,甚至开始将其在国际市场上采购的长期贸易资源在市场上低价转售。中国石油一直是国内天然气和进口气的主要供应者,2015年长庆、塔里木等几大上游气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限产,LNG接收站按照最低输量安排计划,严格控制现货进口。中国石化则在夏季关闭了普光气田20多口气井,日外输量1000万立方米,仅为年初的一半。进口气方面,中国石化于2014年在国际市场转售了巴布亚新几内亚(PNG)的LNG长期贸易资源;对于澳大利亚太平洋(AP)的LNG长期贸易资源,目前也已经征得合作方同意继续低价转售。中国海油于2015年初决定搁置安徽的页岩气项目,10-12月共转售澳大利亚昆士兰柯蒂斯(QC)LNG项目3船LNG现货。
3、进口长期贸易天然气面临照付不议的压力
2015年,中国LNG进口量大幅下降,1-10月仅为1592万吨,较全年合同量少570万吨。考虑到供应能力分别为120亿立方米/年、250亿立方米/年的中缅管道和中亚C线投产,加之三大石油公司正进入执行窗口期的合计300亿立方米/年(2400万吨/年)的长期贸易LNG进口合同,以及国内上游项目进展,未来5年内中国天然气市场供应量充足,“十三五”期间每年至少需要150亿立方米的市场增量才能保证消化过剩资源。
4、价格竞争力明显不足
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随着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三步走的落实,天然气城市门站价格平均上涨36%。同期,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从108美元/桶降至48美元/桶,降幅超过55%;秦皇岛港动力末煤(Q5500)平仓价格由575元/吨降至383元/吨,降幅为33%。按单位热值价格计算,2015年11月初中国天然气价格已经基本与燃料油和LPG价格持平,是煤炭价格的3倍以上。燃煤机组的电力成本不断下降,燃气机组的成本却在上升,挫伤了天然气发电的积极性。
5、新价格将助推需求快速增长,但可能引发新问题
自2015年11月20日起,中国非居民用气最高门站价格下调0.7元/立方米,降幅接近25%,将回到2011年的价格水平。这将有助于提升天然气的价格竞争力,促进中国天然气需求恢复增长,缓解日趋严重的资源过剩问题。
但是,气价下调可能引发三个新问题:一是抑制非常规气的生产。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的平均生产供应成本相对较高,尽管不受政府最高门站价管制,但在资源过剩的背景下,即便有政府补贴也很难与常规气同台竞争。本次价改后非常规气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压力,规划的产能建设项目将被大面积推迟甚至取消,相关技术、材料、装备的研发和制造也会受到影响,进而抑制产业的远期发展。二是抑制天然气进口的积极性。国内气价下调重新导致进口气价与国内门站价的倒挂。按照2.18元/立方米的上海市非居民用气最高门站价格测算,考虑增值税和气化管输费等因素,进口LNG价格的盈亏平衡点将降至7.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以下。三是下游用户难以直接享受降价的好处。尽管门站价格下调了,但是省级天然气管网、城市管网的终端销售价未必能及时调整到位,这可能导致中间配气环节截留利益,影响价改预期效果的实现。
6、居民与工商业气价倒挂,违背市场规律
居民生活用气规模小,不同时段和季节波动大,因此在所有的用户中供气成本最高;而工业用气规模大、需求稳定,单位供气成本明显偏低。因此,发达国家居民生活用气价格一般是工业/发电用气的2倍甚至更高。中国则恰恰相反。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居民用气零售价格为2.28元/立方米,低于2.78元/立方米的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工业用气价格则高达3.78元/立方米,发电用气价格也达到3.22元/立方米。能源价格的交叉补贴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让工商业天然气用户背负了本不属于自己的巨大包袱,还容易滋生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
7、储运设施发展滞后
截至2014年底,中国输气管道长度约为6.5万千米,配气管道长40万千米。几乎同等国土面积的美国输气管道长度接近50万千米,配气管道长度超过200万千米,分别是中国的7.7倍和5.4倍,中国仅相当于其上世纪50年代的水平。截至2014年底,中国已建成储气库(群)11座,调峰能力为42.9亿立方米,仅占2014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2.4%,远低于10%以上的世界平均水平。储运设施发展滞后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冬季供气的安全性,影响了天然气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