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认为,目前能源供需较为宽松,这意味着中国能源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能源工业的关键词不是“宽松”,而是“紧张”。
15年前,能源“十五”计划发布。能源主管部门称,能源首次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能源供求矛盾缓和,结构性问题上升为主要矛盾。
这一判断与之后的发展相逆。中国经济腾飞,能源消费增速飞速增长,能源供给出现长时期短缺局面。正是在这一时期,廉价、易获取、资源丰富的煤炭,弥补了能源缺口。煤炭业迎来了“黄金十年”,煤炭消费总量,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不断攀高。
2000年,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1990年的76.2%,降为2000年的68.5%;原煤产量从1996年的高峰13.97亿吨,压缩至2000年的不足10亿吨。
2013年,煤炭消费量已增至约42.7亿吨,达到顶点,此后绝对量开始减少。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例也在2007年达到72.5%的高点,随后走低。
能源供需形势的逆转,及不断升级的环保压力,使得以减煤为核心的能源结构调整成为上下共识。业内普遍认为,下一个五年,是煤炭减量,天然气、核能、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五年。
能源消费总量预测
历次的能源五年规划,都会预测未来的能源消费总量,但预测总是很难与现实相符。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预计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48亿吨标煤。
多位专家均认为,由于2015年能源形势变化很大,这一数字目前看来过高。
在2016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介绍,预计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0.9%,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仅为0.13;电力消费增长同样低迷。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仅0.5%,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仅为0.07左右。
专家们对这样的结果普遍感到意外,并不敢确定这将是未来的常态,还是目前只是低谷,能源消费增速会触底反弹。
2015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为38.4亿吨标准煤,但在之后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家统计局把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上调为42.6亿吨标准煤。
这意味着,要达到48亿吨标煤的消费量,“十三五”期间,每年将新增1亿吨标煤。作为对比,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仅为4000万吨标煤。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认为,要达到48亿吨的消费量,只能希望能源消费“超低增长”期尽快过去,“十三五”中后期能源消费加速增长。
能源消费的“超低增长”的具体因素并不清楚。但大的原因很明显: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能源效率提高等。
在韩文科看来,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很可能只有46亿吨标煤。“十三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能源消费量5000万吨标煤,就不错了。”
业内有多家研究机构都对未来能源消费总量做出了预测,结论各不相同。但总的趋势仍有共识,未来能源消费增速将不复过去的高速增长。
一般来说,电力消费增长要高于同期经济增长及能源消费的增长。2015年电力消费的超低增长同样令人意外。但不同的是,专家们普遍认为,电力消费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电力的增长一是来自于增量,如中国人均电力消费量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二是电能替代仍有较大空间,如用电能替代散烧煤、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等。
中电联副理事长王志轩认为,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在0.5是比较合适的。这意味着,如果未来五年中国经济按底线6.5%增长,年均电力消费增长将在3%左右。
能源“十三五”规划正在制定中,预计3月初稿完成,提交国务院各部委征求意见,并最终修正定稿。《财经》(博客,微博)记者了解到,官方对未来能源消费的判断趋向乐观。目前能源“十三五”规划初步确定的到202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为“50亿吨标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