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量增速下滑源自需求不足。“宏观经济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型,工业生产增长趋缓,特别是部分重化工业生产明显下滑,电力需求偏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说。
2015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产能过剩矛盾相对突出的粗钢、生铁、水泥和平板玻璃产量同比分别下降2.1%、 3.3%、4.7%和7.5%,相应电力需求明显下降。前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1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增速同比回落3%。
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此前表示,用电量增速放缓是服务业比重提高、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和能源效率提高的结果。同时,用电结构则明显改善,在二产用电量同比下降的同时,三产仍然保持了较高增长,第二产业用电比重不断降低。2015年,第二产业用电量4004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4%;第三产业用电量 71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2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
王志轩认为,电力消费增速明显回落、用电结构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种变化不是短期突发,而是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即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偏弱、结构向好、电耗走低。
2015年前三个季度,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比重同比降低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的比重同比分别提高0.8个和0.5个百分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李朴民指出,今年以来,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下滑幅度比较大,但是第三产业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又相对更好。在这种情况下,较低的用电增长支撑了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
除用电量结构外,我国电源结构也在持续变化。2015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3969小时,同比减少349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621小时,同比减少48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4329小时,同比减少410小时。
在利用小时数普遍不足的情况下,火电新增产能仍然较大。2015年,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12974万千瓦,其中,水电1608万千瓦,火电6400万千瓦。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远远低于往年5500小时的平均水平,大量生产能力闲置,对火电行业影响较大。
“新增产能很多是前几年审批的项目,都是依据之前的用电增速预测而来,但是用电量增速快速下降,始料未及。”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火电行业产能过剩,也将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给“弃风”“弃光”问题的解决增加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