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24H值班热线:

13911266424

行业研究、市场调研、数据咨询:010-65212236
投资咨询、工程咨询、上市咨询:010-65226153

治雾霾 煤炭清洁化有戏吗?

来源:  作者:  2015-12-3

       在当下,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基数较低且成本较高,短期内难以对煤炭形成大规模替代,所以煤炭仍将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因此,加强煤炭的清洁利用是减少雾霾的最现实路径。


       在雾霾的重压下,从2014年开始中国就重视煤炭的清洁利用,清洁煤炭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环保部原副部长周建认为,在煤炭的清洁利用上,可利用脱硫、脱销等技术达到煤炭的清洁利用,远程输电、超高压技术等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需要一提的是,工信部3月4日印发的《2015年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底,减少煤炭消耗400万吨以上。《方案》还提出要推进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重要来源


       毋庸置疑,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量的比重接近70%,远高于发达国家20%左右的均值。到2013年,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已占到全球煤炭消费总量的50.3%,分别是美国和欧盟的4.2倍和6.7倍。


       煤是高污染高碳的能源品种。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公众健康和温室气体问题。根据《中国气候公报》统计数据,由大气污染导致的全国年均灰霾(不同于自然条件导致的雾现象,主要是人为排放到空气中的尘粒、烟粒或盐粒等气溶胶的集合体)日数随煤炭消费总量的变化增加明显。2003年以前,中国年均灰霾日数均低于常年值9天,但是2004年以来增长迅速,年均值达到12~20天;2013年中国年均灰霾日数高达36天,全国范围内有20多个省(区、市)出现了持续性灰霾。


       除了巨量的生产和消费,中国煤炭消费的分布、结构及技术水平等因素又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大气污染问题。


       作为灰霾天气的罪魁祸首,PM2.5来源非常广泛,不仅有各类污染源直接排放的一次PM2.5,也有来自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转化所形成的二次PM2.5。煤炭使用对污染物排放量的高贡献率导致煤炭成为了中国PM2.5污染最重要的来源。在全国层面,煤炭使用对PM2.5年均浓度的贡献约在50%至60%之间,其中的六成来源于煤炭的直接燃烧,四成来源于伴随煤炭使用的重点行业排放。


       总体而言,煤炭消费的强度和PM2.5的浓度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表明煤炭消费对PM2.5浓度高值区域的污染有较强贡献。另外,跨区域传输对重点区域、省及京津冀典型城市的PM2.5污染均有显著贡献,其中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区域及成渝城市群PM2.5年均浓度受区域外省市的贡献分别达到22%、37%、28%、14%;海南、上海、江苏、浙江、吉林、江西等省PM2.5年均浓度受省外源贡献超过45%;北京、天津、石家庄PM2.5年均浓度受省外源影响分别达到37%、42%、33%。重点区域内各省市PM2.5存在显著相互影响,且受区域外污染源影响大,说明了区域联防联控的重要性。


       可见,煤炭作为一种能源的利用,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


       而当前,工业领域用煤行业多、分布范围广、利用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高,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领域。


       数据显示,除电力行业外,2012年工业领域煤炭消耗占煤炭消耗总量的46%,达16亿吨,其中,焦化约占29%,煤化工占20%,工业锅炉占30%,工业炉窑占16%。这四个领域的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约占全国排放量的36%、45%、24%。


       利用方式错了

近日有研究指出,不清洁的能源使用是中国雾霾产生的最根本原因,而不清洁能源最主要是煤炭。一时间,公众“谈煤色变”。


       但另一方面,从中国整体能源资源条件看,要保证13亿人口大国的能源安全,煤炭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仍然是中国最基础、最可靠、最安全、最廉价的能源。从国家战略利益和能源安全考虑,安全绿色科学开采和高效率、低污染地利用煤炭资源,对保证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结构稳定有重要的意义。


       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及科技进步,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燃烧、发电、洗净、气化等。


       事实上,煤炭粗放利用是中国雾霾污染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元凶”。这个已经有了定论。2013年,美国的煤炭消费总量为10.78亿吨,中国的煤炭消费总量为14.69亿吨,但美国的空气环境质量要比中国好得多。原因是美国煤炭的清洁利用程度极高,99.12%的煤炭用于电煤消费,煤炭消费总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火力发电行业,转化

中国投资协会大中型企业投资专业委员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A座1003室
研究咨询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家园胡同10号金泰商之苑229室
版权所有:北京科莫迪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工业与信息化部:京icp备10034591号 工商营业执照号码:11010101115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