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材料高峰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未来2~3年,基于政策支持,特别是补贴支持,新能源汽车仍处于高速增长期,在此阶段需要产业链协同,更需要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一位熟悉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的相关人士表示,今年动力电池缺口在2G瓦时以上,即接近1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或超过3万辆新能源商用车)没有电池匹配。这既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体系的现状,也是机会。
据了解,目前,产业链与核心技术已经成为政策、行业等各方关注的主要方向。今年9月开始,《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及产品目录(第一批)、《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发展措施》等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从技术到市场,全方面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在此政策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得以加速发展。
而在动力电池领域,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车在基本完成整车销售商业化运营后,正在向全产业链商业化迈进。国轩高科总经理方建华表示,以技术、服务等为核心的全方位商业模式或将成为行业发展方向。
预计明年下半年好转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面临主机厂和产业链不匹配的问题。”江淮汽车集团原董事长左延安在上述高峰论坛上表示,这种不匹配表现在从产能规划到技术需求的诸多方面。
以动力电池的产能匹配为例,上述熟悉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从今年9月开始,不少新能源商用车生产企业已经不再接受订单,原因是缺乏电池供应。电池缺口正成为阻碍新能源汽车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然而,资本通常比市场更敏感,今年以来电池产业的扩张正在快速进行。方建华告诉记者,动力电池产能不足不会常态化,到明年三、四季度,行业供不应求的情况料将缓解。这一判断是基于产能的释放,同时,经过今年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也会短暂趋缓。
值得注意的是,与我国传统能源车的核心技术较国际水平相差较远不同,以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我国并不落后。据了解,这一市场目前呈现中、日、韩三足鼎立的局面: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目前正在快速投产,韩国企业也正加紧抢占我国动力电池市场,而日本企业则保持观望。
在动力电池领域,我国已经不缺核心技术,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三元、高电锰等材料都处于优势地位。但是,我国新能源产业链目前仍缺少体系能力,上述熟悉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的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制造效率、品质监控、装备系统等方面的体系能力是目前动力电池领域主要缺失的方面。
尽管目前仍存缺口,但伴随动力电池产能接下来进入释放期,这一行业的“投资风口”或将于明年关闭。在上述高峰论坛上,深圳新能源材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键指出,“就像马云讲的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关键后天还剩下谁?从产业发展来看,这一块(动力电池领域)毫无疑问也面临过剩问题。”